当前位置:

回龙圩农垦文化馆里的别样思政课:探寻奋斗密码,传承农垦精神

来源:回龙圩新闻网 作者:欧满清 编辑:朱佳平 2025-04-25 16:54:33
—分享—

(通讯员 欧满清)4月23日,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小学的校园里充满了兴奋与期待。四年级的同学们在副校长陈文财、少先队辅导员曾梦龙、思政老师顾敏和班主任的带领下,排着整齐的队伍,前往回龙圩管理区农垦文化馆,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——《寻找展馆里的奋斗密码》。

图片37.png

此次思政课依托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,结合回龙圩管理区从1958年国营农场到“中国柑橘之乡”的辉煌发展历程,以“实景+故事+体验”的创新形式,为同学们带来沉浸式的劳动精神教育。小学同学们对农垦历史虽陌生却满怀探索欲,这堂思政课正好将抽象的精神转化为具象的场景体验,重点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与家国情怀。

同学们首先来到文化馆入口,顾敏老师站在馆内,开启了本次课程的第一站——农垦精神理解。她向同学们讲述道,回龙圩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湖南省国营农场之一的回龙圩农场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无数响应“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”号召的部队退役军人、移民及上山下乡知青,奔赴这片荒凉之地,叩石垦壤、种果养牛,逐步形成“艰苦创业、奋发图强、开拓创新、乐于奉献”的回龙圩农垦精神。

图片38.png

在柑橘产业墙前,顾敏老师引导同学们化身“农业侦探”,寻找墙上最早种植柑橘的年份——1963年。从207.7亩的试种面积,到1980年发展为1500亩、年产量500万斤且畅销多个国家和地区,柑橘产业的发展见证了回龙圩的变迁。顾敏老师感慨地说:“五六十年代的回龙圩,条件艰苦,老百姓生活困苦,可经过不断探索,找到了柑橘这一致富果,如今在党的领导下,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

随后,同学们来到知青影像墙。顾敏老师开展“跨越60年的比较”,让同学们观察1960年黑白照片里人们的共同特征——都戴着草帽、挽着裤腿、肩头搭着毛巾。同学们还仔细探寻细节,发现竹编粪箕、木制扁担等特别的劳动工具,以及补丁痕迹和荒山、茅草棚等背景元素。“当年知青每月只有半斤肉票,却要完成开荒2亩的任务!”顾敏老师说道,“虽然条件艰苦,但他们都笑着,因为心中有建设祖国的理想。”

在老物件展示区,同学们开启“时空漂流瓶活动”,挑选让自己困惑的老物件,根据展签提示推测用途,小组代表现场解说。这些老物件封存着前辈们手心的温度,承载着往昔的记忆。

时光影院里,同学们观看了回龙圩管理区拍摄的知青下乡微电影,感受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。顾敏老师指着国家领导人语录区介绍道:“从知识青年‘上山下乡’到如今的乡村振兴战略,国家农业政策不断改变,但重视‘三农’的战略思想从未变。回龙圩正以乡村‘六小园’为切入口,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未来一定会更美好。”

最后一站是绿皮火车展区。同学们观察车厢锈迹与修复痕迹,想象当年知青乘车场景,集体朗诵车厢标语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!”并举手宣誓:“我愿做新时代的小火车,载着梦想向前方!”随后,大家以火车为背景,拍下充满朝气的集体照。

这堂在回龙圩农垦文化馆开展的思政课,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农垦历史与柑橘产业发展脉络,深刻感悟农垦精神,树立起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观。相信同学们会带着这份收获,在成长道路上传承农垦精神,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。

来源:回龙圩新闻网

作者:欧满清

编辑:朱佳平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hlxxww.cn/content/646948/69/14906046.html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回龙圩新闻网首页